三国小镇张飞过祭坛大哥街边卖面食,制作过程靠脚踩,一天用掉3000斤面粉,一斤只卖3.5元。
是台湾一家开在旧城菜市场里的面食店,一天要用掉3000斤面粉,主要售卖现做的湿面。老板是一位55岁的山东大哥,在这边开这家面食店已经10个年头了。
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不富裕,跟老乡到这边打工,几年时间也没有什么积蓄,2个孩子慢慢长大,各种开支压力增大,后来辞掉工作开了家不足10平米的小店,专卖在老家做的湿面,因为口感好,生意就慢慢地好了起来,一个人忙不过。就把家人接了过来帮忙,现在是一家5个人外加3个工人, 因为整个湿面的制作基本都是手工完成的,口感上都没得挑。
店里每天清晨5天开门,把面粉倒入和面机中,加水搅拌均匀,每次搅拌一袋50斤面粉,搅好的面团取出装入盆中,然后放上一块带有圆球形圆木板盖在面团上,妈呀,接下来的操作亮瞎了我的眼,小哥哥竟然穿着丝袜把脚踩在了装有面团的木板上,不停在上面扭动着他的肌肉腰,难道这就是是“香港脚面团”,不太理解这是什么骚操作,大家有知道的吗?评论区留言一下哦。
地面上铺上一块薄钢板,抖上面粉防粘,把小哥哥踩了2轮的面团倒在钢板上,盖上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圆形大板,继续走在面板上踏板,还别说小哥哥的平衡力还是不错的,站在圆板中心竟然没有一丝晃动,跳踢踏舞似的还不停地踏板,直到把下面的面团裁成一个10厘米厚度的圆形面饼。
把边缘整理平整,在面团表面刷上食用油,用大哥小时候割草的镰刀,顺着面团边缘向内心把面团切成宽度3厘米左右的长条,小哥还是有3把刷子的,切割开的面团厚度基本一致,切好的面团拉伸开并揉搓成形状均等的长条,像一条粗大的麻绳。
把拉好的长条面团放入压面机中,压出面团中的存留气体,并压成同一形状的光滑长条,重复压制几次,每次压制机器的孔径不同,直到把长条面团压制成筷子头大小的细长条,平整地摆放在篮子里,撒上面粉防粘。
把装好的面线盘子摆放好,接下来就是制作湿面奇迹时刻了,小哥哥跳着桑巴,把面线缠到固定好的铁棍上,一边缠绕一边哼着小曲,抖动着小腿,缠好的面线继续抖上面粉,放置到架子上,另外两个小哥哥正在拔河比赛,把缠好的面线向两个方向重复用力拉伸,让面线变得更长,然后放置架子上稍微晾干,这是第二道工序,大叔和儿子把稍微晾干的面线继续拉扯,一边拉扯一边抖动,让面线米左右的长度,此时筷子粗的面线已经变成了米线大小的湿面线了。
再拿到室外太阳晒干或者风干就可以了,大哥说湿面一天卖2500斤左右,3.5元一斤,很多面食店都从这里进货,晒干的面线包装起来批发出去售卖,每天要用掉3000斤左右的面粉。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相比于以前的穷苦日子,大哥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大家有吃过这样的纯手工湿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