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广州《黑带》杂志邀约李小龙拍摄技术照,封面照,李小龙特意拉上李俊九合拍。1976黑带年刊封面是该系列其中之一
为道塾·编者按:有很多年了,关于李小龙和国外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的关系,传言不少,多来自于各种李小龙传记,或者相关文章,再加上各种网络八卦演绎,由此产生了不少添油加醋的好事者说,坊间闲谈,各种自以为是的“铁板钉钉的结论”。
较统一的观点是,李小龙和李俊九当年是国外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一对武林挚友,彼此交流武学,亦师亦友;李小龙高腿是学自李俊九;同时,不少人认为作为国外跆拳道之父,李俊九比李小龙在国外武术界的知名度更高,能量更大,他对于李小龙的帮助,远远多过李小龙对李俊九的回馈。
历史事实究竟如何?为道塾为各位读者和爱好者们梳理、梳理武林历史,打开历史的记忆:
“国外跆拳道之父”李俊九(Jhoon Rhee,1932~2018)是二战后来自国外的移民。
比李小龙大了八岁,两人当年是一对国外武术界的挚友,他们之间曾经有近十年的友谊往来——既有共同训练经历,亦有家庭之间的友好互动,更有武术事业上的互助。
1964年,23岁的李小龙与国外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的主办者及一众武术界大佬们合影(李俊九前排右一)
李小龙和李俊九的这种武林密友关系,始于这次1964年国外长堤首届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主办者艾德·帕克(上图后中),一位为李小龙提供了在国外乃至于世界武坛一鸣惊人展示机会的武林伯乐。
李俊九当年是以国外跆拳道在美代表人物身份,应邀出席大赛并担任表演嘉宾。李小龙则是以中国武术在美代表人物的身份应邀出席亦担任表演嘉宾。上图武林大佬们合影,全场西装革履,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李小龙一身精致唐装出席,中国文化特色鲜明感人。
“1964年9月2日,那天天气很热,我在加州长堤参加已故艾德·帕克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第一次见到了李小龙。
我那时32岁,不是很年轻了,而李小龙只有23岁,看上去就只像16岁左右的样子。我们都被邀请在各场比赛之间表演我们各自的武术。
李小龙演示了他飞速般的拳法,那时候我脑子里就出现了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联想,李小龙的其他表演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蒙着眼睛的情况下表演近身格斗。
我从未在这方面接受过训练。我依稀记得当我看到他表演时的惊讶情景,几乎合不上嘴巴。
......就在我们表演后的当晚,我们以大概一个小时来分享我们的习武经验。
1964年9月,国外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左)、国外武术大师Bill Ryusaki与李小龙合影
回溯历史,毫无疑问,李小龙1964年国外武坛扬名立万的演武,堪称故事。
就像武侠电影中原本默默无闻的主角,突然有了一个机会大放光彩,从此闪亮登场一般,原本在西雅图街边地下室里寂寞教拳的中国功夫小子李小龙,实打实地突然就以一身精湛中国功夫,在一个重要的大平台上,瞬间征服了现场众多来自国外和世界各地的武林大佬。
如果说,1964年长堤演武之前的李小龙,只是一个初到国外的民间草根武师的话,那么,长堤演武之后,李小龙就正式以中国功夫在美代表人物身份,跻身于国外武坛主流圈。
李小龙也因此获得了此前无法比拟的武林专业资源、媒体资源和发展机会,特别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的武术家、黑带高手、冠军、拳王们广泛交流、训练、切磋印证的机会,也为李小龙在中西武学上的综合科学研究、试验,最终创出现代实战武道截拳道,并以此改造传武时代擂台冠军,不断有机会在武术大赛上宣扬自己的先进武学思想,展示自己科学格斗的武学成果,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传武人士思想解放,推动武术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现实条件。
李小龙在大赛现场与古巴藤自卫术创始人久保田隆之(Takayuki Kubota)交流后合影
1968年,《黑带》首届黑带名人堂颁奖。李小龙以颁奖嘉宾身份与罗礼士和“柔道天才”海沃德·西岗合影
“成功就是当准备遇到机会。机会也许会走向你,也许不会。幸运也许走向你,也许不会。但如果它们走向你——你称之为幸运——你最好已经做好了准备。(李小龙)”
1964年之前,通过香港五年的咏春拳系统化训练,以及1959年赴美后在西雅图、奥克兰四年的专业武术历练,李小龙已经为自己在国外武坛一飞冲天做好了充足准备;1970年,一代截拳道宗师李小龙通过在好莱坞的曲折磨砺,1969年后有计划地自学了专业的编剧、导演、摄影、武指等知识和技能之后,又为自己回到香港拍摄开辟新天地的功夫电影,掀起世界性武术和李小龙热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长堤比赛现场,不光是李俊九“张大了嘴巴”,几乎现场所有的武术专业媒体记者、众多见惯不怪的武林高手前辈们——从目前可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可以了解,也纷纷对李小龙前所未见的精彩展示,表达了欣赏,各种惊叹和赞许,溢于言表。
来自国外的松涛馆流黑带大师,空手道之父船越义珍的亲传弟子大岛努先生在看过李小龙的功夫演武后,对媒体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
“看过他的示范后,我认为他的武技极为精湛,如此年轻就如此优秀,真是了不起!”
大赛主办人,李小龙的伯乐、国外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先生则对媒体记者声称:
这也是早前与李小龙曾有过深度切磋、交流,艾德·帕克敢冒风险,直接将一位武林无名小子李小龙,以武术大师的待遇邀请参会的根本原因和底气。李小龙也不负所望,一举成名。
艾德·帕克还特意用摄影机现场拍摄了李小龙的全程演武,交给好莱坞影视圈朋友,从而无心插柳的为李小龙打开了国外好莱坞影视圈的大门,并为1971年李小龙最终宏图壮志,返回香港,欲以电影传媒,面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搭建沟通中西文化桥梁打下了伏笔。
在李小龙的武术和电影事业中,艾德·帕克先生是一代过江猛龙所遇到的最为重要的人生贵人之一。
1966年的一天,长袖善舞,敢想敢干,开始像艾德·帕克一样组织大型赛事的李俊九,偶然看到李小龙在电视出镜节目中宣传好莱坞新出电视剧集《青蜂侠》,其过人风采,不亚于赛场上以专业武术家身份技惊四座的演武。
当天,两人共进午餐,李俊九趁机邀请李小龙参加他1966年9月即将举办的国际锦标赛,担任大师嘉宾,李小龙答应了。
不出所料,由于李小龙的出席带来的武术界和影视界双重明星效应,李俊九的大赛举办十分成功。这次大赛的圆满成功,大大地激发起李俊九大力发展赛事事业的雄心。
他一边积极在美推动跆拳道连锁事业,践行他个人跆拳道普及于生活的武术健身理想;一边将举办全美和国际赛事作为他的事业重心之一,并逐渐成就为国外武坛最重要的赛事组织人之一,这最终令李俊九成为和艾德·帕克齐名的全美和国际性赛事举办者,对于推动武术赛事的国际性发展,促进武术交流,在国外武术历史上写下了隆重的一笔。
在李俊九的劝说下,刚刚从国外驻军退役回来的空手道黑带高手乔·刘易斯参加了由李俊九举办的空手道大赛,首次参赛即夺得了全场冠军,国外武坛又一颗擂台搏击巨星开始冉冉升起。
1967年,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同年,经《黑带》主编水户上原牵线,李小龙和乔·刘易斯初识,接着,经另一位正在跟随李小龙学习的国外擂台风云人物,冠军迈克·斯通推荐,乔·刘易斯投入李小龙门下,正式开始他在李家后院的截拳道一对一私教学习和训练,直到1970年李小龙回家践行电影弘武的计划。
多年后,1970年代初将截拳道踢拳全接触对抗模式搬上擂台,成就为“现代踢拳之父”/“美式踢拳之父”的乔·刘易斯说:
“幸亏我接受了李俊九建议参赛......幸亏我给了一个机会让李小龙教导我。”
大赛成功举办盛况。欣喜之余,李俊九还曾专门为李小龙夫妇提供了一次免费游,以表感谢
李小龙也利用大赛机会,广泛与各门各派的名家高手们交流、切磋。图右为后来的冠军“龙吹”乔治·迪尔曼
自此之后,在返回香港拍片之前,李小龙一直都是李俊九跆拳道事业和赛事事业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台前幕后的参与者。从1966年开始到1970年,李小龙出席和参与了李俊九举办的几乎所有大型赛事以及大型宣传营销活动。
只要有时间,只要李俊九相邀,李小龙不管酬金多少,甚至主动不要报酬,都会现场亲自出席,甚至拉上琳达一起,夫妻共同演武,以鲜明态度支持李俊九举办的各类大赛或跆拳道连锁道馆的宣传、表演、采访活动。
为了帮助李俊九推广跆拳道馆,增强营销力度和效果,吸引更多学生报名,李小龙还经常通过电话、信函为李俊九出谋划策,帮助李俊九设计营销策划,持续邮寄罗礼士等其他道馆的营销刊物给李俊九参考,不断提出创意新点子......李小龙是真心乐见李俊九的武术事业成功。
如,1970年的一天,李小龙刚刚与李俊九通电话,讨论完如何设计一档跆拳道女子自卫术电视节目之后,紧接着又专门写了一封长信给李俊九,详细提出自关于节目的新想法,从节目布景、服装穿着、练习的模拟场景、课程设计、营销方式等,逐一说明,最后,还提出了四条“一些供你参考的建议”。如果读者不知道此事背景,一定会误以为那一档节目不是李俊九的,而是李小龙本人的截拳道节目,以至于他如此的认线月,李小龙推掉所有应酬,应邀远赴多米尼加共和国李俊九跆拳道分馆,不遗余力,帮助李俊九各种站台宣传,如活动酒会、现场演武、电视台采访、与学生互动交流等等,一路不停,亲力亲为,仿佛是在推广自己的截拳道分馆。
事实上,当时的李小龙,因为严厉批判传武,宣称传武已死,已经遭到传武组织和相关人士的联合抵制(半个世纪前,整个世界武坛仍然处于传武主导时代),进而让李小龙的武术事业突然之间陷入低谷,加上好莱坞影视圈种族歧视严重,几无亚洲演员出头机会,而李小龙又不愿屈膝出演侮辱华人的角色,因此李小龙的演艺生涯也遇到瓶颈。
但李小龙对于李俊九期间所托,从不推诿,从来都是全力以赴,当做自己的事业一般尽心尽力。
李小龙在李俊九其中一家连锁馆中的留影。李小龙经常无私支持李俊九的商业性跆拳道推广、宣传活动
或许,李俊九最初是因为商业的考量,与李小龙再次武林结缘,但随着两人的深入接触,武学思想的碰撞,武技的互动,两人惺惺相惜,最终建立起深厚的武林情谊。
知人识人的李俊九知道,李小龙是属于那种看人不爽,退避三舍,不予深交,一旦欣赏某人,不仅可以成为朋友,更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良师益友。
于是,大赛结缘,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国外的武术家之间的友谊交往正式开始了。
为增加李俊九举办的大赛的吸引力,李小龙还经常主动带一些影视圈名人或名人弟子出席比赛,以此帮助李俊九
李俊九说:“我和他是一对非常奇妙的朋友,贡献武术的热情将我们紧缚在一起。”
志趣相投,三观相近,都是来自东方,都是热心于武术事业的武术家,这是两人得以深交的共同基础。
那年那月,两人分隔华盛顿和洛杉矶两地,平时不见面,多以书信、电话沟通(《李小龙和我》一书,主要是以李小龙19封写给李俊九的信,回顾两人的武林交往和幕后故事)。
当李小龙每次应邀出席李俊九举办的大赛时,则会住在李俊九家中,这个时候,就是他们无拘无束,彼此深入交流武学的最佳时刻:
像两个边缘青年一样,经常待到深夜,很晚才休息。谈天说地,熬夜到凌晨三四点。
我们穿着长运动裤和T恤,以便我们可随时练习踢腿、出拳或者跳跃,然后一直不停地吃东西。
毫无疑问,当年李小龙和李俊九之间确实是互为师友的关系——用李俊九的话说,李小龙曾教他出拳,而他教李小龙跆拳道腿法。
但时不时有一些网络舆论,基于对李俊九后来荣获的“国外跆拳道之父”称号的想象,想当然的认为李俊九比李小龙在国外武术界的能量更大,因此片面夸大李俊九对李小龙在武术界发展提供的帮助,认为李俊九对李小龙在国外武坛的主流发展也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甚至认为李小龙截拳道的腿法主要来自跆拳道,李小龙高腿完全是由李俊九教授的(有趣的是,罗礼士也反复强调李小龙的高腿是他教的,但从未像李俊九和乔·刘易斯一样,告诉大家,他用三年时间,在李小龙家后院,从李小龙那里学到了什么),并将李俊九列为李小龙的师傅之一来看待,这就与当年的事实有较大出入。
李小龙当年确实与李俊九以艺换艺,学习过跆拳道表演性的腿击破板、腾空高踢,以及部分腿法实用技巧,训练方法等,但事实上,关于功夫和跆拳道的腿法,以及一些关于哲学、力学知识的相互研讨(李俊九曾是一名工程师),虽然给李小龙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技术借鉴,但是李俊九腿法,特别是一些人强调的高腿技巧,对于截拳道实战腿法技术体系的形成,并没有如他们想象中那样大。
1972年,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猛龙过江》拍摄过程中,导演李小龙指导罗礼士
那些习惯人云亦云突出李俊九或罗礼士是李小龙高位腿法的师傅的人,其实并未真正了解李小龙截拳道的腿法理念,也不了解在他们之前,李小龙就有研习高腿的历史事实。
换言之,李小龙对于李俊九的跆拳道、罗礼士的唐手道(亦是国外武技)腿法,特别是高腿的研究和交流,并不是为了直接照搬到截拳道中,而只是李小龙众多中西武技科学研究对象中,用以研究人类用腿格斗,从技术到训练和应用的科学规律、原则的其中两个重点研究部分而已,对于截拳道腿法技术体系的形成,低腿、高腿应用观念的改变,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仅具参考价值。
截拳道的腿法,始终聚焦于无限制街头格斗,而不是擂台搏击或武术表演,永远强调以最小消耗取得最大效果,这就注定了简单、直接、效率为先的截拳道腿法体系,不会只是简单混合,简单改变,而是基于对比研究,实验所得,体系所需,自成一格。
事实上,截拳道腿法体系主要是以中国北派实用腿法为主体基础,借鉴、融合了部分国外腿击术,跆拳道等武技的腿法技巧或训练手段,秉持截拳道科学格斗原理,加上李小龙本人腿法创新内容,整体进行提炼、融合,以及不断体系化、科学化改造后的产物。
永远以高效、安全的低、中位踢为主,结合合机合势的战术性高位踢为辅,正是李小龙截拳道无限制格斗腿法的基本技术理念和实战应用特色。
在截拳道中,很多时候进行高位踢训练,是为了提高腿法训练难度,强化“灵活如手”的任意高度的踢击技巧,这在李小龙1967年《黑带》首次采访中就有所强调。
一言以蔽之:当下很多对于李小龙和截拳道的误解,都是出于纯粹的不了解,或瞎子摸象,以至于以讹传讹,三人成虎。
在自卫格斗中,膝/胫关节是截拳道腿法的首要攻击目标。不少UFC选手也深得李小龙此技精髓,百试不爽
当年,李小龙能做到,凡是李俊九给他演示的跆拳道腿法技巧,他很快就做得更好,这充分体现了李小龙的学习能力,以及通过科学方法,截拳道原理,举一反三,迅速吸收、借鉴并改进技术的能力。
很多时候,李小龙向李俊九讨教腿法,更多是为了增加影视踢击表演直观效果,增加大赛演武效果,以及研究跆拳道腿法特点、借鉴其专项训练方法。
如,1970年9月,应邀去多米尼加共和国出席李俊九跆拳道分馆系列拓展宣传活动之前,背伤初愈的李小龙向李俊九临时讨教腿法破板的演武技巧。
之后没隔多久,李俊九又“表演给他看一种滑跳步侧踢(Sliding-skip side kick)。
李小龙能够演变出更有力、更快的踢法。他稍微练习了几次就踢得比我更有劲了!”
1970年代,在帮助李俊九进行跆拳道演武宣传的过程中,永远的学习者李小龙近距离观察跆拳道黑带高手的破板技
李小龙发展出来的高难度凌空破悬板技巧,至今仍是难度系数最高的腿法破板技巧之一
李小龙1959年底自香港赴美留学,李俊九也是1950年代比李小龙稍早几年自国外赴美。两人当年同为新移民,同样是东方武术家,都需要为自己未来而奋斗。
李俊九认识李小龙的时候,还只是急于在国外武坛站稳脚跟,做出成绩,争取武林地位的那一批满怀希望从国外移民国外的韩式武术家之一。那时候,他还不是“国外跆拳道之父。”
李小龙认识李俊九的时候,也是刚刚获得契机,刚刚从名不见经传的武林小子,变身上位成为国外武坛新贵的新一代少壮派武术代表人物。但李小龙过江猛龙变身之后的迅猛发展,令他在国外武术界、专业媒体界、影视界迅速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和关系,形成了万众瞩目的武坛知名度和影响力。这都为李小龙后来有能力全力支持友人李俊九武林持续上位和自我定位,拓展其跆拳道事业,最终成就为“国外跆拳道之父”,打下基础,提供助力。
慷慨分享成功,困难守望相助,作为朋友无可挑剔,这是李小龙深受同时代各界友人一致肯定的优秀特质。
从《李小龙与我》一书,李小龙写给李俊九的19封书信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李小龙是帮助李俊九早期推动其跆拳道事业、赛事事业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是他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武林贵人;
是影响和改变李俊九传武思想观念,帮助其提升武术创造力的重要榜样和启蒙者;
是在李俊九灰心失意的时候,李俊九最重要的人生和心灵导师,积极思维的激励者;
基于对“国外跆拳道之父“头衔的脑补想象,一些人就想当然的以为李俊九在武学上给予了李小龙巨大的影响,或主导了李小龙腿法的武技提升,这其实也是一个误会。
一技一术的变化和影响,与从武学思想到实践体系的根本性,颠覆性影响,其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李小龙对于李俊九,对于全球武术界、武术人所带来的的影响,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李小龙只是一个演员”,这是一些毫无李小龙武术历史常识的人,对于李小龙的最浅薄的认知。
事实上,从1960年~1970年,李小龙在国外武坛十年职业武术家、武术教练、武术改革家生涯,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进步,成就辉煌,领先时代,是李小龙1970年后借助影视媒介影响世界,至今在全世界武术界拥有深远影响力和号召力,且无人可以替代的真正武术实力背景和武学底蕴,也是世界武坛公认李小龙为现代全接触搏击先驱,现代真功夫时代思想解放者、MMA之父的专业现实基础。
1967年,26岁的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成就为一代宗师,同年直到1970年返港拍摄功夫电影,李小龙又成为职业搏击冠军们的教练和武学导师。因为在那几年里,国外当年最顶尖的擂台搏击冠军都,纷纷来到李家后院接受李小龙截拳道私教,提升技艺,开拓眼界,学习截拳道全接触科学格斗技理技法和现代化的训练方法。
当时的李小龙,毫无疑问是1960传武时代那些同时代的武术家们心中的现代武术改革领袖和现代全接触搏击,交叉训练的实践先驱。
迈克·斯通(Mike Stone),绰号“战神”,1960~1970年代国外最顶尖的轻重量级世界空手道冠军。1967年,他开始跟随李小龙在其洛杉矶家中后院私教学习,并同时向空手道冠军乔·刘易斯推荐了李小龙。他曾在1970年代写给《黑带》杂志的一篇回忆李小龙的短文中,这样评价李小龙的武术能力和才华:李小龙拥有高人一等的天赋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很多人有着很强烈的成功欲望,但却没有知识,即便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也不一定能成功。
李小龙在这方面拥有的天赋,就好像上帝将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他比其他人更快成功。
我想李小龙在3-4年内达到的技术高度和武术境界,可能要花费普通人一生——25到30年才能达到。
李小龙是我所见过的掌握武术知识最多的一个人,他可以提供给你大量的综合性的专业信息。
他显然有些超越了他的时代,因此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理论,因为这太‘简单’了。”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李俊九提到的他和李小龙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他展示或教给李小龙的内容,往往着重或局限于技术层面,即以技换技层面。
李俊九无保留地向李小龙演示一些他所擅长的跆拳道腿法技术,展示其细节,而李小龙则无保留的教授李俊九截拳道拳法,甚至包括他密不外传的新研创的截拳道拳法,比如一种截拳道隐蔽快拳打法(李俊九称之为Accupunch,有人翻译成精确拳)。
李小龙去世后,李俊九机缘巧合将李小龙的这个拳法又传授给了拳王公司——公司防不住李俊九这种高度科学化的截拳道快拳。
“李俊九后来将李小龙的部分武术遗产传给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穆罕默德德·公司。李俊九1975年第一次见到公司,在公司与乔·弗雷泽(Joe Frazier)“马尼拉震颤”(Thrilla in Manila)冠军赛之前,他感到特别满意。
李俊九知道李小龙和公司从来没有机会见面,所以,他利用这个机会向公司展示他从李小龙那里学来的一拳,李俊九为此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精确拳”,’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被阻挡的非常快的打击,它基于如何跳出人类的反应时间出拳——即在对手完成脑-腕交流之前完成打击的执行。’当李俊九向公司演示拳法时,公司无法阻挡。
在公司的要求下,李教授了拳法,他在与弗雷泽的战斗中使用了这种拳法。后来,在与国外冠军理查德·邓恩的较量中,公司还使用了这种拳法,作为击倒对手的一击。
在国外国家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一名记者向公司播放了那一拳的慢镜头回放,并询问了此拳的出处。公司解释说:‘那是李俊九先生的拳法’。
他后来解释说:‘我是从李俊九先生那里学来的。它在你决定出拳的那一刻产生作用,根本没有时间延迟。它是瞬间突发的。它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产生惊人的速度和移动,就像飞行中的子弹一样加速,你几乎看不到它”。
综合李俊九历年来有关李小龙的口述历史,回忆文章,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在他们多年互为师友的武学交流过程中,李俊九对于李小龙的影响,相较于李小龙对于李俊九的影响,某个程度上讲,其实不成正比。
李小龙就像穿越到传武时代的现代武术家,他的武道哲学、科学格斗原理概念、训练方式、对抗方式,等等,对于同时代的李俊九和同时代的其他武术家、搏击冠军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诚如迈克·斯通所言:“李小龙拥有高人一等的天赋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我想李小龙在3-4年内达到的技术高度和武术境界,可能要花费普通人一生——25到30年才能达到。”
李小龙是第一个强调武术全面现代化、科学化,无门派、无限制、全接触实战化的武术家,他对于传武的很多严厉的批判性,很多超越时代的无限制格斗概念、先进的交叉训练方法,他的天下一家、有教无类的武术全球化传播理念,对李俊九而言,有些是他当时不能接受的,有些则是暂时不能理解的,有些则是积极接受,并以李小龙为榜样学以致用的。
在李俊九官网李俊九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李俊九向所有国外人传授跆拳道,同时开始适应性的修改他的跆拳道体系和教学方法,而不再是简单的灌输传统跆拳道。这一部分成就归功于李小龙的武学思想影响。他从1964年开始就是李俊九的朋友和武林同行,直到1973年李小龙去世。
在半个世纪前,李小龙那一身现代职业搏击者才拥有的格斗家体格和体能,在那个普遍轻视体格塑造和体系化体能训练的传武时代无疑是鹤立鸡群,格外突出。
李小龙当年就像一个格斗家体格和体能的经典样板,刺激和带动了不少传统武术家,开始重视力量和体能的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训练,以及对于自我体格的塑造,这其中就包括李俊九。
受李小龙截拳道现代化的力量和体能训练理论的影响,李俊九成为国外武坛较早开始自我体格塑造,力量和体能训练,并且对传武时代过分强调技术训练,忽视体格和体能训练的传统模式,进行现代化转型的武术家之一。
这不是一技一术的技术层面的影响和改变,而是整个思想解放,整个武术体系从理念到训练模式转型重构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也是李小龙对于整个国外武坛,进而扩展至世界武坛的思想解放和传武现代化转型的革命性、颠覆性影响和转变,在李俊九身上的一个时代折射和缩影。
“相关的策划和资料我随函一道寄快件给你,你可以看看那些营养品有助于增重......
若你想尽快增重的话,建议用一半鲜奶油、一半全脂奶的混合奶代替普通牛奶。”
1973年9月13日,李小龙在香港圣方济学院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应学弟、学妹要求,展示健美形体
那时,二战之后的国外,已经成为全世界风头最劲的“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在武术领域,同样是“世界武术大熔炉”。
1964年长堤大赛之后,李小龙在国外武坛广为人知;1966年演出《青蜂侠》,尽情展现了中国功夫魅力和高超身手之后,李小龙在国外武术界的声望,更上一层楼;1967年创立截拳道,成功树立了传武现代化、实战化、科学化改革样板,李小龙在国外武坛影响力更是如日中天,可谓风头正劲。
李小龙一方面继续在专业武术领域,通过改造传武时代最顶尖的半接触搏击冠军,成为职业冠军之师;通过著书立说,以及在职业大赛上现身说法,宣扬和展示截拳道先进武学实战理念和成果,成为传武批判者,改革鼓吹者、武学现代思想解放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李小龙通过好莱坞,积极拓展专业人脉,私教名人弟子,寻求通过影视媒介,更好地弘扬中国功夫、东方文化和他的截拳道,实现职业转型。
一时之间,李小龙以一身精湛武功,文武双修的真才实学,游走于武术界和好莱坞,游刃有余。
作为朋友,李小龙毫不犹豫,甚至是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各界人脉关系和资源,富有针对性的帮助李俊九拓展其跆拳道事业,为其铺路搭桥,添砖加瓦。
那年那月,今时今日,武术专业媒体都是武术家们建立广泛知名度,宣传各自武术主张,传达门派信息、开展营销招生的重要载体。
在多年与专业武术媒体的互动过程中,实力开路,长袖善舞的李小龙与国外《黑带》杂志创始人、主编水户上原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67年,当李小龙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移居洛杉矶不久,常驻洛杉矶的前剑道、合气道、柔道高手水户上原更是直接拜李小龙为师,学习截拳道。(他和李俊九一样,也是在1964年长堤大赛上与李小龙相识)。
《黑带》是当时国外和世界武坛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武术媒体,为了帮助李俊九宣传跆拳道,宣传李俊九个人,宣传李俊九举办的武术大赛,李小龙一有机会就向水户推荐李俊九,通过《黑带》媒体平台,提升李俊九的知名度,扩大跆拳道影响力,推动李俊九武术事业蒸蒸日上。
比如李小龙积极游说《黑带》出版社出版李俊九的五本跆拳道专著(如今已成跆拳道经典畅销书);
帮助李俊九在《黑带》和《黑带》子刊《空手道画报》大量发表跆拳道文章,新闻动态,帮助李俊九登上杂志封面,作为封面人物进行大师宣传;
向水户介绍李俊九开发、生产的跆拳道护具,并借助《黑带》平台促销,等等,这些都在《李小龙与我》李小龙写给李俊九的信中,一一得到体现。
·1969年9月4日,星期二,“虽然米高梅电影公司不太满意我的要价,但我可能还是会参加新片的宣传。到时候看吧,假如我真会去的话就叫上你,尤其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这样你可以顺带推广一下你的道场。
对了,《黑带》杂志来电咨询了一些你的道场的详细情况,我补充的那些信息,绝对能让你们那儿成为最棒的道场,你大可放心。你不惜为道场的装潢斥下重金,光是场地的月租金就差不多高达三千美金,诸如此类的事,我都跟那个助理说了”
·1969年9月25日,“今天下午我和水户一起用的午餐。我一眼就瞥见《黑带》和《空手道画报》的新刊都双双提到了你......之前的全国赛他们也做了不错的图片报道,另外,‘读者来信’专栏还提及了你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开的分道场——总之,均是些上佳的报道,尤其是涉及全国赛的部分。
我还跟水户聊了聊你的书,我说你的书很值得看,他表示有意拜读。我已替你牵好线,余下就看你的了。如你有意,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对了,要是你能和水户谈妥出书一事,那没准你可以多写些文章,代表跆拳道或韩式腿法执笔。与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文墨交锋,无异是种荣耀,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树立自己韩式跆拳道发言人的地位。”
·1969年,“我下午刚和水户一起吃午饭。我进一步向他推荐了你设计的护身材,巧妙地向他灌输了一些穿带护具的理念。我敢肯定,即使还没见到实物,他已经对此十分看好了......”
李小龙牵线搭桥,强力推荐之后,李俊九在《黑带》出版的五本跆拳道专著封面书影
李小龙和李俊九能够成为武林挚友,除了两人对于彼此彼此的武技认可之外,还在于志趣相投,价值观一致,同时,李俊九对于李小龙比较“激进”的传武批判观点能够接受,或者至少能够求同存异。
回溯李小龙历史,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就像李小龙的弟子们虽然普遍比李小龙年长,比如木村武之比李小龙年长16岁,伊鲁山度比李小龙年长4岁,但李小龙不仅在武学和格斗方面深刻的影响了他的弟子们,在精神成长,心灵励志方面,李小龙也是他们的精神导师,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武学和人生影响。
西雅图的木村武之先生甚至声称是李小龙改造了他的人生,令曾经消极厌世的他,变得积极自信,是李小龙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李小龙是一位武术家,但是让他成为不世出的伟大武术家的前提,在于他还是一位睿智深刻的思想者、哲人,一位伟大的以武入道的修行者,李小龙式成功学践行者。
因此,年仅26岁的李小龙,能参透人类格斗本质,直入人类无限制格斗的核心,创立截拳道;因此,李小龙内在的心灵和精神力量,以及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成功的强大信念,也远远超越同龄人,以及那些远大于他的人,这些,都让他能洞明世事人心,洞悉行业时势,总是先人一步,走在时代前列,最终成为一种世界级的文化现象,以其精神影响世界,无分阶层地成为他人的励志和学习榜样。
“战神”迈克·斯通在与李小龙的多年交往中,显然也深深地体会到李小龙这种超强精神能量:
李俊九较李小龙年长八岁,但在他们两人作为武术家之间的平等交往过程中,李小龙似乎也在慢慢变身成为李俊九的心灵励志导师,能在李俊九事业受挫,感到人生失意时——甚至在李小龙自己也处于事业低谷期间,不断鼓励李俊九振作精神,越挫越勇,永往直前。
1969年间,李俊九的赛事事业遇到了困难,让李俊九一时间苦恼不已,这种消极情绪,李小龙通过了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小龙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两首励志诗《我是谁?》、《哪个是你?》之余,还在信的结尾为李俊九打气,激励他重新振作,并写下了李小龙至今让人传诵的一句名言:“去时势,且由我来创造时势”。
“请允许我稍微提醒你一下......将那些没完没了的担忧,期待统统抛诸脑后,然后轻装上阵,勇敢向前......
没过多久,看到李俊九并没有从失意中彻底缓和过来,李小龙再次致函李俊九,继续劝导李俊九,并提出了耳熟能详的李小龙式自我励志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理论:
事实上,早在1968年,李小龙的武术和演艺事业就同时遭遇重挫,经济上也入不敷出,但李小龙在李俊九面前从来都是保持积极心态,乐观以对。
这一年一月的一天,在与李俊九畅谈了自己的未来志向与未来发展目标后,李小龙当场有感而发,在一张8英寸宽、10英寸长的便签上,用英文激情写下《我的明确目标》。
“他对我说:‘俊九,我告诉你,在5年内,我要成为每一个人所共知的明星,亦是一个全世界最著名的武术家!’
果然,他达到他的目的,虽然已经达到目的,但他对于武术从未松懈过,他绝不放弃他的理想,纵使经济上毫无困难,他一样是那么努力,一样是那么兴致勃勃地练武。
这一页明确目标,激励了当年的李小龙自己,激励了李俊九,也激励了此后世界上无数受到李小龙精神感召的自我奋斗者。
1970年9月,由于热身不够,李小龙负重进行“早上好”训练时,腰部严重受伤,以至于卧床半年之久,医生甚至直接告知李小龙,此生不能再从事激烈的武术运动。但李小龙以腰伤作为垫脚石,以惊人意志,配合科学的恢复性治疗和恢复训练,不仅从床上再次站了起来,还迅速恢复了精湛身手。
1971年初,腰伤未能痊愈李小龙,却再次写信给此时事业再遇挫折,忧思缠身的李俊九:
“俊九,试问,你会将自己逐梦路上遇到的障碍变成垫脚石吗?又或者,你选择任由那些消极、忧虑和恐惧的情绪悄然占据你的思绪,从而将障碍变成绊脚石?
相信我,欲做大事,成大业,总难免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这些阻碍本身无足轻重,唯有你应对障碍的方式最为紧要......你似是很容易将大把精力虚耗在焦思苦虑和杞人忧天上。记住,朋友,要尽情享受你的计划和成就......
(注:此文引用李小龙信函内容,来自中文版《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翻译者:李倩)
有李小龙这样的诤友榜样在侧,加上他不间断的鞭策,督促,李俊九自是不敢自我懈怠,逐步收拾起心情,更加专注于武术事业,努力奋进,由此在国外武坛,在跆拳道界进一步奠定其武林大师地位,成就斐然。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国外跆拳道之父”有感于李小龙当年以困难和障碍做垫脚石的自我奋斗精神,在分析李小龙的成功原因时说:
此外,他对各种武器的认识纯属,可以称得上专家,就是这些已经没有人及得上他。
有些是关于科学践行的,有些是关于思想精神的,这些哲学都是他宝贵的人生经验。”
影星们银幕上的灿烂,生活中的奢华,一夜成名的,多金多彩的职业钱景,无不令人向往,充满诱惑力。
李小龙当年选择电影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首先是因为通过1960年~1965年以来的职业武术教练打拼,他已经清晰地看到纯粹依靠开办连锁道馆的传统办法,无法迅速面向全世界进行中国武术文化、截拳道先进武学理念及其科学格斗技的传播,唯有电影传媒可以帮助他快速实现这个梦想。这是李小龙1970年代毅然关闭三所振藩国术馆,全力进军影视圈的重要原因。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小龙希望他面向全世界弘扬武术的理想和事业,能够与挣钱养家的职业前景达到最佳的兼顾——李小龙曾经开玩笑地对弟子兼助教伊鲁山度说:“这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职业,只需侧踢、勾踢、直拳就能赚得如此高薪的职业了。”
那个年代,包括现在,几乎所有武术家、搏击冠军们都有一个银幕电影梦。有不少冠军希望结束自己的擂台生涯后,能够在影视圈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职业转型。
虽然每个人渴望影视演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李小龙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哪怕没有机会成为职业演员,但人人都希望有机会在银幕上打打酱油。
乐于助人的李小龙,尽管在1960年代的好莱坞毫无话语权,但也尽量创造机会,在这方面带带他的武林朋友们。
比如利用自己在好莱坞一些电影剧组参演配角,或担任武术指导的机会,主动介绍他的武林贵人,如艾德·帕克,冠军弟子们,如乔·刘易斯、迈克·斯通、查克·罗礼士,以及助教伊鲁山度等,客串、参演好莱坞影视剧或电影,帮助他们过一把影视瘾。
1966年,李小龙带伊鲁山度作客《蝙蝠侠》主角亚当·韦斯特家。伊鲁山度在李小龙介绍下,客串出演《青蜂侠》
1972年开拍《去世游戏》,李小龙专门为伊鲁山度安排了守关者角色,留下精彩绝伦的双节棍、短棍对战场景
1971年,李小龙回到香港,多年厚积薄发之后,李氏实战风格功夫电影一炮而红,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也为李小龙在香港电影圈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
李小龙借此机会广邀世界武林高手加盟功夫电影的演出,以专业高水准,通过大银幕向世界展示实战搏击艺术之美,不仅为同时代的罗礼士、鲍勃·沃尔、伊鲁山度等搏击冠军、武术家们铺设了一条进军电影领域,开创人生和事业新辉煌的职业发展新路,也为后来的成龙、李连杰、吴京、甄子丹等中国武打明星们,打开了一条进军世界影坛的现实路。
一人身兼公司老板、编剧、制片、导演、主演、武术指导等多职于一身的中国电影能者多劳新时代,自李小龙始。让高水平搏击家、武术家们通过电影开辟事业第二春并使之成为潮流和常态,也是自李小龙始。
1968年,李小龙担任好莱坞电影《破坏部队》的武指,趁机带艾德·帕克、乔·刘易斯、迈克·斯通三位过把银幕瘾
李小龙指导艾德·帕克、乔·刘易斯、迈克·斯通三人进行《破坏部队》的武打排练
在洛杉矶家中后院,李小龙私教罗礼士截拳道,在电影拍摄片场,李小龙引罗礼士电影入门,成为武打巨星
李俊九也不免俗,当年也有一个武打电影梦,李小龙一力推动,帮他圆了这个梦。
在李俊九官网的李峻九自传中,李俊九曾谈到自己电影梦想的缘起——他狂热地爱上跆拳道,开始练习跆拳道,就是因为少年的他,被一部火力全开的国外跆拳道电影点燃了青春热情。
李俊九不仅因此走上了跆拳道职业发展道路,也因此在心中种下了一个梦想,一个在大银幕上演出的梦想。
事实上,通过他自己的经历,通过李小龙选择影视作为武术强大传播工具并取得的巨大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李俊九非常清楚,新时代的电影传媒,最广泛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推动他的跆拳道事业,增色他的跆拳道界地位,吸引更多青少年练习跆拳道,具有多大的现实影响力和杀伤力。
李俊九曾经和李小龙聊到过他的这一梦想,以自己为主角,拍摄一部跆拳道主题的电影。
相较于罗礼士等只是作为第二主角或配角参演他的功夫电影而言,李小龙给李俊九提供的电影事业机会,待遇颇高,1973年一上来就为他量身定制了一部跆拳道电影《跆拳震九州》,试图直接给李俊九的跆拳道事业锦上再添花,同时让好友美梦成真。
虽然从最后的结果看,罗礼士等因为参演了李小龙本人亲自出演的电影而一举成名,成为世界级武打巨星,而李俊九虽然演出了专门的跆拳道电影,却最终因为票房不佳,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小龙当年全力打造李俊九的用心,可谓良苦。因为即使是身为截拳道宗师的李小龙,除了他的好莱坞名人弟子、金像编剧斯特林·西利芬特为他量身定制过《截拳之道》电视剧集之外,李小龙本人也从未为自己量身定制过专门的《截拳道》大电影。
1972年9月,李俊九接到了李小龙的一封香港来信,突然告诉他已经与嘉禾电影公司老板基本达成协议,准备制作一部由李俊九主演的跆拳道电影:
“我和邹文怀先生交换过意见了,尽管暂时未拿定主意,但我相信,我们将有望推出一部名为《跆拳道》的电影。
我个人认为,若你能成为拍摄跆拳道电影的第一人,那无疑是天大的好事,而且还能为你争取到广泛的认可。
在李小龙这里,他为李俊九争取的,不仅仅只是担任主角,拍摄电影的机会,更是为李俊九争取更大的武术界影响力,以便帮助他进一步奠定在国外、在世界上的跆拳道界地位的重要机会。
就像李小龙此前不断在《黑带》等专业媒体为李俊九争取曝光宣传机会,期望帮助李俊九“借此机会,树立自己韩式跆拳道发言人的地位”一样,李小龙以其博大身材怀和放眼世界的武林格局,为他的这位武林挚友可谓深谋远虑,可以说,李俊九最终成就为武术界公认的“国外跆拳道之父”,少不了李小龙在其中的不断媒体加持和布局推动。
李俊九接信听到好消息,非常兴奋,但当时的他仍然不敢相信,他真能梦想照进现实——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的会成为一个演员。
半年之后,1973年9月,李小龙又写信催促李俊九,请他尽快邮寄相关电影项目需要的资料,以便推动落实该电影:
“此刻,我正在邹先生的办公室里。我们两人都在等你寄来之前说好的那些弟子的照片......
所以,能否麻烦你把那些照片加急寄过来?如此我好把你对这个预备项目的建议和这些照片一起转呈给邹先生。”
从信的内容看,李小龙对于促成这部电影,似乎比李俊九还心急,而李俊九似乎还处于现实与梦幻的摇摆中。
1973年夏,李俊九从国外飞往香港,以香港电影的拍摄速度,在很短时间里完成了电影制作,9月,由最初的《跆拳道》更名为《跆拳震九州》的武打电影,顺利的在香港和国外上映。
影片描述日据国外时期,由李俊九饰演的一代跆拳道宗师,作为国外爱国者组织的地下领袖,带领一批武功高强的抗日志士,在茅瑛等中国武林高手的协助下,开展复国运动的抗日英雄故事。
该片由黄枫执导,李俊九亲自撰写并提供了电影梗概用以编剧,洪金宝担任动作导演,茅瑛、李俊九领衔主演,香港同时代一大批武打明星洪金宝、黄家达、黄仁植、王莱、陈会毅、唐伟成、元彪、林正英等人绿叶扶红花,集体参演 。
李小龙在香港为李俊九量身打造的武打电影《跆拳震九州》,希望通过电影,为李俊九拓展世界性知名度
可惜,《跆拳震九州》上映时,李小龙已经无法向他的武林挚友表示祝贺了。当李俊九完成人生首部电影拍摄任务,于9月19日刚刚返美,就接到了李小龙打给他的越洋电话,告诉他《跆拳震九州》已经完成剪辑,准备上映。
第二天,还未从兴奋中回味过来的李俊九,却收到了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消息:李小龙去世了。
在李峻九自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李小龙的去世,对李俊九来说是毁灭性的。他不仅为失去挚友而悲伤,也为失去一个他的武术世界而悲伤。李俊九知道,他将继续为他们共同热爱的武道哲学及其影响做出宝贵的贡献。”
李俊九在后来的电视采访中很惋惜的说:“他可能是国外最后一个和传说中的‘李小龙’电线年,李俊九和木村、伊鲁山度、罗礼士、詹姆斯·科本、史蒂夫·麦昆等参加李小龙西雅图第二次葬礼
对此,了解李小龙,以及通过李小龙逐步了解李俊九的国外《黑带》杂志前总编水户上原先生曾有解读。
在由他撰写,出版于1970年代的《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格斗家》一书中,他写道:
“尽管李俊九知道李小龙是他从未见过的最好的格斗家,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提及过,直到小龙死后......
李小龙非常慷慨的帮助别人,无论是自己的好朋友或者仅仅是熟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拒绝过任何人的要求。
当李俊九希望出演电影时,李小龙用他的影响力让嘉禾公司的老板邹文怀帮他在一部香港国语电影《跆拳震九州》里得到了一个角色。
当然,在李俊九本人专著《李小龙与我》的序言“感谢您,李小龙”中,李俊九也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来感谢李小龙当年对他的帮助:
李小龙去世后,为了纪念李小龙,1970年代,李俊九曾积极主动地在国外武术界游说,以促成“功夫节”:
“我会尽我的能力去干,希望发扬一下李小龙的武术,假如我的‘美梦’实现的线日——李小龙的生日,定作‘功夫节’,相信这个节日除了纪念外,还将给他的门徒起一点鼓动作用。”
1974年,作为国外武术界重要的武术大赛策划人和组织者,李俊九又积极促成并参与国外《职业空手道》杂志为了纪念李小龙对于国外全接触职业空手道运动做出的贡献,而专设的“李小龙杯年度格斗者”评选活动。这代表了国外职业搏击界对于李小龙现代全接触搏击专业贡献的权威认可。
那一年,第一个获得国外“年度格斗者”李小龙杯的,是跆拳道出身的前国外七届世界轻重量级空手道冠军杰夫·W·史密斯(Jeff W. Smith)。
那一年,在国外德克萨斯州阿伦·斯蒂恩的国外空手道锦标赛上,组织者专门请到了现代踢拳之父、李小龙截拳道亲传弟子乔·刘易斯为杰夫颁奖。
那一年,李俊九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和迈克·斯通一起,与获奖者站在一起,表示祝贺。
1974年《职业空手道》杂志的相关报道。图为乔·刘易斯为杰夫·史密斯颁发李小龙杯
2018年9月27日,首个李小龙杯获得者杰夫·史密斯在社交媒体上致敬李小龙,并为此自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