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心小说全集具体而言,技术创新无非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操作性能、环保性能、工业设计水平等诸多方面,技术以及产品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与奥运会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相通。从产品销售数量上来讲,无论是“团体”还是大部分“单项”,我们无疑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从质量上来讲,很多亚洲第一、世界第一都与我们有缘,唯一遗憾的就是越是“硬”的东西我们就越硬,而越是“软”的东西我们就越太软。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产品内在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等问题好像是能力问题,产品外在的精细化、舒适性、造型等问题好像是理念问题,仔细分析其实都是态度问题。从baumaChina2010工程机械展可以看出,国产品牌大量产品还存在粗制滥造的“嫌疑”,我们在为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欣喜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深藏的隐忧和危机不好看、不好用、不经用、不好修、二手价值低仍然是我们很多产品还没有跨越的门槛。
创新能够增强实力,前提是必须具备实力。国内绝大部分、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理念和能力还很缺乏,而低价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匮乏的根源所在。回想多年前“价格战”的第一枪首先在装载机行业打响,其苦果多少年才勉强咽下(好在没有形成“山谷效应”),最近几年又像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一样艰难地调价。鉴于这种痛苦的教训,压路机行业有识之士终于于6月2日在北京的“鸟巢”旁祭出“限制最低价、拒绝零首付”的大旗;然而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终于没有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很简单,这些需要投入、需要放下一些眼前利益、需要主导企业引领和导向,因此谁是行业的带头大哥、二哥,谁就有义务承担更多的责任。
创新不能走入误区。产品外表的鲜亮和造型的新潮,因为改变起来简单快捷而被国内制造商注重和广泛采用,而内在的质量和细节提升起来困难而慢长而被放缓或弃而不顾。CAT的产品新的像旧的(因而旧的也像新的),造型也不太符合我们的审美观,但并不影响它成为高技术、高品质的象征;是喜欢做工精细的简易驾驶棚,还是偏好制作粗糙的空调驾驶室,就很能说明问题。
创新需要坚持,创新需要全方位开花。我们既需要在大产品上取得好名次,同时也需要像德国机械行业那样拥有众多“隐形冠军”,后者是前者的奠基石。这条路很长,也充满荆棘,是一场考验耐力、定力、齐心协力的马拉松。我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的地位难道不是努力和坚持的结果?
三一集团在每一次展会上都对参展产品进行“精细化”评比,总结成绩与经验,对比国内外标杆寻找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对工厂正常销售的产品实施“展品化”日常检查与考核;将质量工作具体化为坚持不懈地追求“四不”既不松动、不开裂、不渗漏、不生锈的目标;这无疑为国内行业作出了表率。
中国国情决定了各个行业从业企业太多太多,并且“鱼龙混杂”,大的如钢铁、汽车、民航等,小的如烟草、酿酒等,机械装备业更是如此,甚至每一个子行业多达几十家参与有限的市场竞争。这在前期可能具有“人海战术”的优势,但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和高度就绝对变成了一种劣势因资源分散而发挥不了效率,因市场分割而很难做大做强。
毋庸置疑,压路机是个小行业国内市场年需求量2~3万台(横向对比又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不超过150亿的销售额,约占全球总市场五分之一。就这么大一块“蛋糕”,竟引来国内二十余家企业抢夺,既有“虎狼之师”,也有“猫狗之众”,国际六大巨头也饶有兴趣地来分“一杯羹”,可以想象竞争何其惨烈!
这是压路机行业的特点。然而小行业也可以做出大文章,我们尽可以发挥想象,在脑海中规划一下我国压路机“大家庭”的最佳格局:老大50亿以上,老二、老三等20多亿,其他各10余亿,而且这个家庭兄弟不应该超过5到8个!反正梦想一下也不需要成本,更不会犯罪。
关于我国压路机行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无非表现在技术性能、可靠性、人机工程、节能与排放、制造工艺水平等方面,5到10年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时间。
我们的不足还表现在重大产品及核心技术的把握上,虽然“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已经起步,但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才刚刚在一部分行业和产品上“萌芽”;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液压元件、传动部件等更是“软肋”;我们过分集中在一些小行业里“窝里斗”,而在一些很大的行业如矿山设备上又鲜有涉足
另一方面,道路施工机械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道路施工的最终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作为评判标准,而且因此造成的质量成本高昂,由于基础工业薄弱、核心技术匮乏、产品技术性能及可靠性水平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等原因,国产产品曾一度被人为限制“上高速公路”。但经过早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后期的局部创新等二十余年的发展,巨大的差距已经成为“老皇历”了,部分产品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可理解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地区和单位用早已过时的成文的、不成文的各种“规定”和领导意志,限制着国产高等级沥青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上高速”,我们绝对不需要这样的“不和谐”之音。
尽管如此,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装备中国需要中国装备、中国装备能够装备中国”,如国产品牌装载机、起重机等,自始至终就主导着市场,并且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更有挖掘机由十几年前与洋品牌“短兵相接”后首战的“一败涂地”,到几个回合下来几乎“全军覆没”,再到“卧薪尝胆”后的今天的“全线反击”,并且即将完成“制高点”的重新占领尤其是随着各大企业集团海内外产业布局“组合拳”的全面出击,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建设也已“起航”,“由点及面”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正在“发酵”我们有理由相信,5到10年的差距缩短起来并不需要实际的和想象的那么长,而且我们将利用这个“追赶”过程,同时完成行业整合及核心零部件打造,“弯道”过后国产品牌必将集体站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十一五已绝尘而去,十二五又将迎来新的一轮建设高峰。我们欣喜地看到,2010年超过500亿的企业集团有徐工集团、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000157,股吧),我们更期待他们2012年实现1000亿目标,国机集团、山重集团、柳工集团、玉柴集团等也必将奋起直追,一起“给力”中国,共圆工程机械大国、强国之梦:
5年后将出现3至5家像卡特彼勒一样具有超大规模、具有很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10年以后,MandinChina的各类工程机械将先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取代/驱逐进口品牌,并最终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一定在中国!
|